申小龙:今天汉语中的英文字,还是“牙缝里嵌的肉屑”吗?——汉语不译词四题议

tutu 2022-11-26 1571

    中文系16级小郑同学来信:

    “您今天上课时提到应该允许适当使用一些外语原词。这让我想到高中一则作文材料。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引发争议,百名学者联名举报。有些学者担心汉语语言的纯洁性被破坏,认为这种现象长期下去会对汉语安全构成威胁。也有学者认为汉语需要吸收外来语言,需要与时俱进,英文词汇在生活中有助于人们表达和理解。“我个人是赞成使用外语原词的,这也是我们年轻人需要的。但这种吸收是否有范围?什么样的外来词汇可以收录?看了网上的评论,觉得很多人都在说规范和标准,但实际上却很模糊。不知道您对此怎么看。”小郑同学感到网上说的规范和标准很模糊,那么我们梳理一下这个很有争议的问题。

     

    一、价值理性,还是工具理性?——英语缩略词“入籍”的合法性小郑同学提到的关于“字母词”是否应该入词典的争论,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争论。两者的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因为语言的人文性是重要的,语言的工具性也是重要的。如果双方都“极而言之”,这个问题就无解。大学的“语言学概论”课,给语言下的第一个定义就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个定义充满了工具理性。从这个角度看,“字母词”中占绝大多数的英语缩略词,就有绝对意义上的汉语“入籍”合法性。我们不会说:美女,你腾讯即时通讯软件号多少啊?
    我们只会说:你的QQ号多少啊?

    我们不会说:老板,你家无线保真联网密码多少?

    我们只会说:你家的WIFI密码多少?


    我们不会说:请问,非常重要的人候机室在哪儿?

    我们只会说:VIP候机室在哪儿?


    也就是说,无论词典是否收入,这些英语缩略词因其难以替代的便捷,已经在汉语中登堂入室。它们的“全民性”不容置疑。词典不收只是词典功能的损失。那么,“字母词”中的另一类,英语原词呢?

     

    二、可译,还是不可译?——不译词的缘起这里说的“可译”和“不可译”,不是“发生学”意义上的能不能翻译,而是“使用学”意义上的要不要翻译。汉语文本中出现的非缩略的英语原词,我们称之为“不译词”。与不译词相对,音译词和意译词都是已译的。但两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一个英语原词,即使它已经有了汉语译名,它仍然可能以不译词的形式出现。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问专家不行,因为专家脑子里塞满了“现代语言学理论”,已经对这类问题无感。这个问题只能问语言与文化课的同学们,也只有日常语言实践才能解答。外文学院04级小庄同学在语言与文化课的课堂讨论上说:“上海女人说话喜欢夹杂外语,比如bra,意为乳罩。若用中文表达,‘内衣’不够确切,‘胸罩’‘文胸’之类又显直白。而bra只一个音节,也无歧义,简洁明了,因此为上海小姑娘所衷爱。”原来,从词义说,bra比“内衣”准确;从词采(修辞色彩)说,bra比“胸罩”“文胸”委婉;从词形说,bra比“胸罩”“文胸”简单。这当然不是说“胸罩”“文胸”一无是处,而是说在有些语境中,为避免尴尬,或为了便捷,人们更喜欢说bra。显然,bra在表达功能上,具有其他几个词不可替代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在日常语言的自然流淌中显示出来,其功效不容置疑。当看到人们在非常自然的状态下使用不译词的时候,语言学的责任不是“爹味”指责,而是意识到人们对不译词的“约定俗成”一定有其理由,而这个理由也许并不是“装B”那样刻板和简单。我们从bra这个例子可以看到,语言在本质上是不可译的。而所谓可译,都是工具意义上的不可译而译之。这是不译词之所以出现的根本原因。

     

    三、外来词汉字重写中的补偿机制汉译外来词中表意汉字的重写,加重了不可译而译之的“勉为其难”,于是在外来词的汉语使用中就产生了补偿机制。1.弱化补偿:在多元译法的竞争中弱化汉字表意动机在西方形态语言之间,外来词的引进很容易吸纳原词的形式,具有清晰的“可译性”。不使用表意字,就不存在意义的重写问题。而在汉语引进外来词过程中,表意字的译词容易将字义重组,甚至重写原词的词义。为尽可能减少单一译法的局限,汉语会“放任”多元译法,包括音译和意译的多元,也包括不同音译、不同意译的多元,在“约定俗成”中逐渐稳定最有功效的一种。这一点,最明显地表现为音译词在多种译法的选择中最大限度弱化汉字的表意动机。例如选“巧克力”,不选“炒扣来”“勺勾腊”“绰故辣”。

     

    而这样的选择策略在意译词中也隐约可见。表面上看,意译是突出表意动机的,但动机一强就会背离翻译的初衷,所以意译其实是在弱化汉字表意动机的努力中完成的。例如“斑马”是在“花兽”“花驴”“花马”“花条马”“福鹿”等的竞争中稳定下来的译法。相较于其他译法,它最大限度弱化了表意字组合的动机。又如“钢琴”是在“大琴”“大洋琴”“铁弦琴”“八音琴”“百音琴”、音译“批阿娜”“披亚诺”“披雅娜”等的竞争中稳定下来的译法。显然,“批阿娜”等音译中字义的干扰很大,“八音”“百音”“铁弦”等意译的“阐释性”都很强,而“大琴”又语焉不详,“钢琴”是最佳选择。我们无法为每一个外来词梳理出“弱化汉字表意动机”的过程,更无法据此预测某个外来词译法的命运,但弱化汉字表意动机,以求减少原词翻译中表意字的“过度阐释”,是汉语外来词翻译的一个基本策略,这一点毋庸置疑,虽然目前它还只是我的“大胆假设”。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稳定下来的意译词和音译词,它们也还会在汉语的各种场景中积淀下新的词采和意涵,与外文原词拉开距离。例如“台风”是一个音译词,可是在使用中转化为以“风”为中心的派生词。又如“钢琴”在某个电影名中被分析为“钢的琴”,这一定是“钢琴”的译者始料未及的。

     

    2.归源补偿:在汉字重写的困境中去汉字化这个“去汉字化”,不是指中国现代语言学的科学主义转型,即引进西方语音中心主义立场,将是否有效记录口语看作文字优劣的唯一标准,而是指中文在外来词的使用中面对“不可译而译之”的困境,放弃汉字重写,回归原词的表达策略。在中文翻译的汉字重写条件下,工具性的译词,不可能完全按原词意义适应语言交流中丰富的场景。当说话人感到“词不达意”时,原词就会脱口而出,因为原词在汉语翻译中被遮蔽的“微言大义”,只有回到原词才能表达和理解。图片这样的“归源”操作,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去汉字化”的过程,也就是消解在汉字改写过程中形成的中文理解,回到外语原词的不译状态。此时,就像洞开了汉字文本的一个域外窗口,让新鲜的异域词义投射进来,丰富了汉语的表达功能。当我们在报纸上偶尔看到一个不译词的时候,这种感觉就会“扑面而来”,例如:“普京现在正在中国,正在高高兴兴参加上合组织峰会,自然不care这个G7。”(环球时报2018.6.9)“既然背上了评委的title,就应该早早做好准备。”(新闻晨报2018.3.13)“然后就收到一条‘举报成功,尽快核实’的系统自动回复,至于结果,noting。”(IT时报2021.1.29)从传统的角度看,出现不译词的汉语好像“不纯洁”了,可是汉语数千年发展的传统,不正是在和域外语言充分交流和融合中形成的吗?从汉字书面语的角度看,由于混进了不译词,书面语严密的汉字组织被“字母词”破坏了,可是汉字书面语使用英语缩略词如WTO、GDP、DNA、VIP、IP、SPA、PPT等也有同样的问题,不是也“顺眼”了吗?

     

    四、不译词出现的四重限制诚然,与英语缩略词相比,非缩略的英语原词在汉语书面语中引起的“不适感”更强。因为缩略词有很强的工具性,它的便捷具有很大的传播说服力。而英语原词没有这样强的实用性。它在汉语书面语中出现的“合法性”,基于对上下文和原词意义的充分理解,基于很强的语义默契。这就局限了它的受众,使它带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方言性质,因此不译词的出现容易受到非议。也因此,不译词的使用,说话人,尤其是书面语的写作者,应该有自觉的限制。这个限制,我想应该是四重。1.功能限制不译词词义的准确、词形的简洁、修辞的风格,在汉字组合中应该无可替代。2.翻译限制不译词在汉语中尚未有约定俗成的翻译。3.流行限制不译词已经在汉语口语和网络语言中普遍使用。例如年轻人经常说的“做一个pre”“拿到了offer”。4.礼貌限制不译词在日常使用中一个独特的心理是避免尴尬。遇到有所忌讳的词,使用不译词满足了说话人淡化汉字词的词义,委婉措辞的需要,就像bra之于“胸罩”, man之于“男子气”。四重限制之下,只要符合其中之一二,不译词的使用一定能够丰富汉语的表达方式。这在年轻一代的语言中,在网络语言中,已经表现出来。报刊上较为轻松的叙述,偶尔出现的不译词也为文章增色。

     

    新闻学院16级小鄢同学在课堂讨论中曾引用钱钟书在《围城》中的一段话:“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小鄢同学对钱先生的意见很不以为然。其实钱先生讲得很清楚了,“牙缝里嵌的肉屑”是指“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的不译词,这正是我说的“功能限制”和“翻译限制”所制约的。 我想,钱先生写作的时代,不译词的使用有“炫耀”之意,“表示饭菜吃得好”,直到今天,这样的“修辞下意识”仍难以避免。但在当代年轻人的语言存在中,不译词已不再是“牙缝里嵌的肉屑”,而渐渐成了“金牙”。时代变了。


    推荐阅读
    1. 咖啡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顶刊「Science」上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平均每天要消耗22.5亿杯咖啡,杯子连起来简直能绕地球7.5圈。虽然中国全国范围内的人均咖啡饮用杯数仅为9杯/年,但在一二线城
    最新评论 (0)

    Copyright © 2024 chuihu.com

    京ICP备15036784号-5

    T: 0.008, S: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