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春阳和煦,计划已久的自驾南游终于起航。
春天的世界真精彩,高速公路两边,到处花团锦簇、落英缤纷,真是人间四月芳菲天。车过沪苏通大桥,便是杏花春雨江南,满眼山明水秀。在苏州锦丰服务区小憩、简单午膳继续上路。不久便到达震泽古镇,一个以太湖古称命名的江南丝稠名镇。
苏州吴江震泽古镇、是一个拥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名镇,也是我国著名的蚕丝之乡,一个真正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镇。每一个古镇,古桥、古塔、古寺、古庙、古宅等都有它的故事。震泽古镇,没有过多的商业化,是一座很质朴的古镇。
震泽古称"吴头越尾",是吴江的"西大门"。位于丝绸之乡盛泽的西南,方志记载震泽有八大景观,但最具影响的是慈云寺塔、师俭堂,一个很有味道的震泽,今天依然完好。
震泽是太湖的古名,震泽古镇就在太湖的旁边,一条河流从古镇穿流而过,在河的两边保留了许多原始的古老建筑,最有名的是禹迹桥,古镇入口处的禹迹桥,是清朝康熙年间修建的,还有一个传说是大禹治水时在这里走过并留下的足迹。
桥边有座慈云寺,一座古塔坐落在慈云禅寺内,古塔巍峨屹立,在整个古镇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一座砖身木檐楼阁式塔,六面五级,由塔壁、回廊、塔心组成。慈云寺塔留有宋代遗迹,但更多的是明代风貌。慈云寺塔与禹迹桥互相映照,构成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拱桥塔影”景观。慈云寺是三国时孙尚香回到东吴想念夫君刘备而建的,寺中古塔,为的是孙尚香望夫方便。
古寺与古塔是这座古镇最标志性的建筑,建在河边的许多民宿,都是白墙黛瓦,依河而建,错落而又有秩。震泽古镇最让人喜欢的,还是它的休闲和慢节奏的生活,在江南的许多古镇中,已经很难看到这样简单又清净的街景和场面了,这是一个真正远离都市喧嚣,可以让人把心静得下来的地方。
游览了慈云禅寺的庄严、慈云古塔的沧桑、禹迹古桥的流水。古刹、古塔、古桥在绿树倒影中相互映衬,静谧得如诗如画,给这江南古镇带来一抹文化厚重的韵味。
离开震泽,仅15公里便来到南浔古镇。震泽与南浔分别是江苏和浙江的门户。南浔因坐拥长湖申航线,通往太湖以及长江之要冲,自古便是江南湖丝运输的积散地,从而造就了江南巨富,使得南浔成为江南第一名镇。
南浔镇,具有七千余年历史,位于太湖南岸,浙江省北部,由南林和浔溪两村组合而成,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平原,境内河流纵横。南浔拥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如驰名中外的文化宝库嘉业堂藏书楼;江南园林佳构小莲庄;独具江南风情的沿河居民建筑群、明代百间楼;号称"江南第一宅"的张石铭旧居和民国元老张静江故居以及颖园、丝业会馆和大小古桥等,无不透视出深厚文化底蕴和浓厚的文化色彩。
在夕阳中,我们游览了小莲庄花园。小莲庄,又称"刘园"。是晚清光禄大夫刘镛的私家花园及家庙,位于南浔镇南栅万古桥西,小莲庄始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于1924年建成,前后费时四十年,因慕元宋书画家赵孟頫所建"莲花庄"之名而名为"小莲庄"。小莲庄分外园和内园。外园以十亩荷池为中心。内园的主体是一座用太湖石堆砌的假山群。
出了小莲庄来到古镇小街,一水似锦,穿街流淌,著名的嘉业堂藏书楼便在街上。南浔藏书楼,系刘镛孙刘承干于1920年所建,该楼规模宏大,藏书丰富,原书楼与园林合为一体,以收藏古籍闻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藏书楼掩映在园中,楼外有园,园中有池。顺着荷叶形的莲池前往,可见太湖石堆垒的假山,池的左右有"浣碧"、"障红"两亭,与池中孤岛上的"明瑟"亭构成鼎立之势。假山流水、古木婆娑、曲径通幽、亭榭楼阁、中西合壁,令人留涟忘返。
离开藏书楼,来到崇德堂。崇德堂是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三子刘安的居处。崇德堂整座建筑由南、中、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以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理念的厅、堂、楼、厢为主体;南、北部中式建筑融入西欧罗马式建筑。
漫步于南浔小街,一条弯弯的河道两边全是带有廊檐的民居,这就是百间楼了。这儿曾是明朝被罢黜的礼部尚书董份回乡后给女眷们居住的地方,当初建成时约有100间楼房,故称"百间楼"。
我们徜徉在如花似锦的南浔小街上,南浔夕照、一溪如纱。小桥流水、枕河人家。古韵今风、景色如画。华灯初上,南浔更增添了几分朦胧、几分妩媚,在临河小酒店点了几分江南特色菜,就着船桨灯影、江南夕照,共进晚宴。
结束了一天的奔波,夜宿南浔。不知能否听到夜半客船到达的鐘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