嗦进嘴里的汤汁,才是小笼包的灵魂

岛上的姑娘 2022-6-5 2178

 
小笼头部的那一圈圈褶皱如同紧箍咒,不仅镇住了小笼的形态,也牢牢锁住了汤汁




对许多上海人而言,美好的一天往往从吃小笼包开始。上海人对小笼包的喜爱是镌刻在骨子里的,几乎每条街都会有卖小笼包的店铺,大到米其林餐厅,小到只有几平米的作坊。上海人的讲究从吃开始。



从皮到馅,小笼包身上都是宝。小笼包皮薄馅多,刚蒸好的一屉小笼被端上桌,热气腾腾。袅娜的蒸汽中,那薄如蝉翼的皮包裹着蓄势待发的汁水,仿佛就要破皮而出,却又被牢牢锁住。刚刚出炉的小笼体态饱满,颜色通透,随着汁水的晃动而手舞足蹈,好在底盘稳当。小笼头部的那一圈圈褶皱如同紧箍咒,不仅镇住了小笼的形态,也牢牢锁住了汤汁。



但是如何挖到这些宝,物尽其“吃”,这是有门道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也吃不了小笼包。小时候吃小笼包,虎头虎脑地整个放入口中,不仅品尝不到味道,还被汤汁烫了一嘴的泡。



小笼包的正确吃法是先把它放进勺子里,用牙齿咬一个小口,鲜嫩的汤汁就会像一条小溪一样流出来。此时,慢慢扬起勺子,让汤汁尽量保留在皮子里,因为嗦汤汁才是吃小笼包的精髓呀!

 





轻轻吹几下,让空气冷却汤汁的热度,然后慢慢地吸上汤汁,随着汤水流入口中,汁水与血液融合,成就了吃货的最高境界。皮子上的一个小口打开了汤汁的新世界,鲜嫩的汤汁随即像洪水般向你的嘴巴涌去。



汤汁成就了小笼的灵魂,这口原汁原味的鲜味,是肉与调料完美融合的化学反应,简单的食材也能缔造出高端的口味。



嗦完了汤汁,再品尝馅。醋是必不可少的蘸料,而康乐醋往往是上海人的首选,酸酸甜甜。蘸了醋的小笼吃起来更有层次感。把小笼放入嘴中,醋的酸爽酸浸满口鼻。一口咬下,皮的干净透彻马上冲淡了这口酸。酸来得快,去得也快。这时候,甜出场了。



这甜不是果糖的甜,而是爽口的清甜,正好蘸着皮里的馅吃。馅料微咸,糖用来提鲜,恰到好处地冲淡了咸。不同的口味一唱一和,你来我往,却又恰如其分。



味蕾的享受绝不止于蘸料。皮是软糯香甜,馅是劲道咸鲜;一半是诗情,一半是战火;一半缱绻造作,一半是铁汉柔情。牙齿的咀嚼下,皮和馅逐渐融为一体,在残存汤汁的包裹下,像棉花般慢慢消融。



要说上海哪里的小笼包最好吃,那还要数弄堂深处的小作坊。早期的这些作坊,都是开在弄堂深处。这些店家为了省钱,就在自家门口摆起了摊。撑把伞,放几张塑料桌椅,就搭出了一个简易店面。上海人讲究精致,吃小笼也是要有仪式感的。一屉小笼、一双筷子、一个勺子、一个小碟、一壶醋、一打纸巾,缺一不可。

 




在弄堂里,经常可以看见那些爷叔,顶着个大背头,穿着衬衫,戴着大金链,在小店里吸小笼。这些爷叔最厉害的就是吹牛,从时事政治到婚嫁丧娶,没有一样不精通。周围坐的都是邻里街坊,大家一唱一和,好不热闹。吃小笼包,对这些上海爷叔来说,吸取的是汤汁,吐纳的却是一个世界。在小弄堂里吃小笼,实际吃的是人情。



制作小笼的过程,每一个步骤都堪称精细,每一个细节都值得考究。如果说小笼包的馅胜在食材的叠加组合,那么皮的制作则胜在古法手艺。小笼的皮最普世的做法是将高筋面粉和温水进行搅拌,搓揉成絮状,继续加温水。



劲道的皮往往需要时间和力量的揉搓。以上步骤反复几次,面团的表面会泛起一层油光,此时盖上一层湿布,进行醒面。十分钟之后,继续和面。搓与揉的力量让面团里的分子结构更加牢固,揉面人将心血赋予面团,使皮的表面更加有张力和韧劲。



肉皮是制作小笼包的灵魂原料。将买来的肉皮煮上几小时,然后捞出,汤汁倒入碗中冷藏,形成皮冻。这是让小笼包出汤汁的关键步骤。



馅料的选取一定是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在各种佐料的帮助下,猪肉才能释放出了它特有的浓香。葱姜花椒在沸水中浸泡后放凉,花椒水倒入肉馅中顺时针搅拌。接着放入调料,生抽、鸡精、豆瓣酱、五香粉和油,一起拌匀。馅料都是家常,但过程却是复杂而精细。



接下来就是包馅。每个面团切成25克小剂子,将馅料包入。小笼包的收口是很有讲究的,褶子越多,工艺越深。左手托皮,右手收口。一拉,一捏,一转,皮在右手拇指和食指的作用下形成褶皱。这些褶皱整齐地排列,间隔均匀,成为了餐桌上的艺术品。据说在上海南翔小笼包身上,每个包子都有14个褶子。



最后将小笼包放入蒸格,10分钟后就大功告成!

 




随着美食工艺的改进,小笼包的馅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一张皮就能包罗万象。除了传统的猪肉馅,最受欢迎的就是蟹粉小笼。金黄高贵的蟹粉嵌入猪肉中,在碳水中一枝独秀,一口咬下,蟹油四溢,齿颊留香。再一口,猪肉的咸鲜紧随其后,配上口中残存的蟹油,堪称一绝,层次丰富。



当然还有猪肉马蹄,猪肉荠菜,鲜虾小笼等,这些海派口味为小笼包在竞争激烈的上海留存一线生机。但是品尝过各式饕鬄盛宴后,最怀念的还是那口传统的鲜肉小笼。



一种美食,掀起一座城市的盖头。



在常州,加蟹小笼包是特色,有“宁可人等包,不可包等人”的习俗。常州人将小笼包分为随号、对镶、加蟹三种,分别对应不加蟹油,一半加蟹油和全部加蟹油。



无锡小笼和上海小笼相似,具有“夹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满口卤,味鲜不油腻”的特色。天津最有名的要数“狗不理”包子,每个包子都是18个褶,慈禧太后曾经评价道:“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



小笼包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西班牙甚至将小笼包解释为“加龙肉的包子”。



江南水乡,万物滋养,连那小笼包也被熏陶得灵动滋润。历史轮转,世界腾挪,不变的,是小笼包带给我的江南乡愁。


推荐阅读
最新评论 (0)

Copyright © 2024 chuihu.com

京ICP备15036784号-5

T: 0.018, S: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