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后一座丰碑

tutu 2022-5-2 1200

文:李小强

 

一千多年前,一群匠师挥动着凿斧,开始在今天重庆大足境内的岩石上雕刻佛像。就这样,一部始建于初唐,历经五代,鼎盛于两宋,绵延至明清,历时千余载的丰厚文化巨著,以其5万余尊技艺精湛、蕴涵哲理的造像,屹立在世界文明之林,它——就是大足石刻。
 

图片


大足石刻,是大足境内主要表现形式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
 

迄今,大足境内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造像点多达75处。其中,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为代表的大足石刻,是一座凝固着唐风宋韵记忆的文化宫殿,它以鲜明的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的特色,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的典范。

1999年,大足石刻以“美术价值之高,风格和题材之多样化,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水平”等标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代表着公元九世纪至十三世纪长达400多年时间里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世界石窟艺术史上的最后一座丰碑。



 

图片



以雕刻细腻、精美典雅著称于世的北山石刻,可谓中国“观音造像的陈列馆”。其造像反映出晚唐、五代、两宋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唐代造像衣纹细密,薄衣贴体;五代造像小巧玲珑、体态多变;宋代造像形态优美、比例匀称。

如建于南宋初期的“转轮经藏窟”,其间的造像个个端庄典雅,玲珑剔透。她们柔和的目光以及弥漫于脸部、能洞察一切的浅浅微笑,透露出内心的恬静与优雅,显示出超凡绝尘的气质。整个“转轮经藏窟”距今虽已800多年,但保存完好,宛如新刻,被誉为“世界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图片

·北山第245号观经变·
 

图片

·观经变迦陵频伽·
 

图片

·观经变菩萨像·
 

图片

·北山转轮经藏窟玉印观音·
 

图片

·北山第136号日月观音·
 

图片

·北山转轮经藏窟 文殊菩萨及普贤菩萨·
 

南山石刻

是南宋时期的纯道教造像,其造像仙风道骨、雕刻精美,是中国这一时期道教造像最多、最集中、反映神系最完整的石刻造像。
 

图片

·南山三清古洞·
 

石门山石刻、石篆山石刻

是儒、释、道“三教”合一造像区,这在石窟造像中实为罕见,显示了中华民族博采兼收外来文化,推陈出新的博大胸襟。
 

图片

·石门山孔雀明王窟·
 

图片

·石门山三皇洞文官像·
 

宝顶山石刻

是一座宏伟精深、充满人间情趣美的佛教艺术殿堂,由一代高僧赵智凤于南宋中晚期清苦70余年主持开凿而成。宝顶山石刻把佛教的基本教义与中国儒家的伦理以及理学的心性融为一体,显示了中国宋代佛教思想的基本特征,其造像内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令人省度人生,百看不厌。

这里不仅有慧眼微闭、横卧于天地间的“释迦涅槃圣迹图”,还有金碧辉煌,如流星闪烁、孔雀开屏状的“千手观音”——它们造型各异、千姿百态,拥有“国宝中的国宝”“天下奇观”等诸多赞誉;这里不仅有长达30余米,充满田园生活气息的“牧牛图”,抒情诗般地再现了牧牛生活,揭示了佛教“调伏心意”的禅观修证过程,更有充满人伦情怀的“父母恩重经变相”,通过日常生活情节,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的艰辛历程,形象生动,感人肺腑。宝顶山石刻成为中国石窟艺术世俗化、生活化的典范。


 

图片

·宝顶山千手观音·
 

图片

·涅槃图前弟子像·
 

图片

·宝顶山观经变局部·
 

图片

·宝顶山牧牛图·
 

图片

·宝顶山严华三圣·
 

古人将生活与哲理一刀刀汇入石刻之中,令它随时光流淌千年,石刻中不仅有属于他们的人生与喜怒哀乐,也有着属于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精神与文化血脉。光阴常变而感动长存,让我们追随大足石刻,去寻觅那凝固在岩石上的文明记忆吧!

发布于 北京


推荐阅读
最新评论 (0)

Copyright © 2024 chuihu.com

京ICP备15036784号-5

T: 0.012, S: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