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毕业回县城,一边享受一边后悔

tutu 2022-5-26 2424

    春夏之交,又是一个就业季

     

    在大城市求职、谈薪经历坎坷的毕业生,
    总是有过这样的心动时刻:
    累了,毁灭吧,我要回家。

    从县城高中走出的他们,有不少人自嘲为“小镇做题家”:
    出身小城镇,埋头苦读,擅长应试,“除了做题什么都不会”。

    毕业后,他们还要面对如何扎根于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难题。

    “留下还是逃离”也成为了萦绕在他们脑海里的困惑。

    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了县城。

    县城青年,逃离北上广

     

    北上广深对人口的吸引力确实越来越弱了。

    2021年,广州市的常住人口增加7.03万人,
    深圳增加4.78万人,上海增加1.07万人,北京则减少了0.4万人 。
    四个一线城市一年增长了不过12万余人。

    而在往年,北上广深每年的常住人口增量能达到四五十万人,
    常被形容为“相当于一个中小城市的规模”。

    去的人少了,走的人多了。

    向北上广深说再见的年轻人中,很多是“小镇青年”。

    根据麦可思的数据,相比全国毕业生总体,
    来自村镇县城的本科毕业生留在一线城市的比例更低,
    并且下降趋势明显。

    2016届“小镇青年”毕业半年后在一线城市就业比例为21%,
    到了2020届,这个数字仅为15% 。

     

    他们去了哪?

    不在一线城市就业的2020届“小镇青年”,
    有73% 回到家乡所在省份就业。

    比如,湖北、四川、湖南的同学,
    在优先考虑武汉、成都与长沙——
    离家不会太远,经济也不错,
    是一个适中的选择。

    剩下一些同学,则直接回到了老家。

    一篇聚焦大学生就业态度的变化的研究显示,
    新一代大学生工作更看重收入、舒适和稳定。

    大学生认为收入最重要的比例从2015年的11.8% 上升到了2020年的17.5%,
    认为舒适和稳定最重要的比例也上升了3个百分点左右。

     

    能得到高收入,当然更愿意选择留在大城市。

    但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留在大城市的人都能有高薪资。

    县城的收入不一定高,
    但更加舒适、稳定的生活,总能兼顾上吧?

    于是,
    一大批毕业生开始下街道、进支行、当中小学教师,
    涌入县城。

    最基层的岗位里,早已不乏硕博学生的身影。

    且随着竞争加大,名校身份已是标配。

     
    浙江遂昌县引进人才的一份名单,全为名校生,大多是硕博毕业

    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最近发布的
    《2022年遂昌县面向世界一流大学引进优秀毕业生入围体检人员公告》就显示:
    24位入围基层岗位选拔的人员,均为名校学子。

    即使是县城的乡镇、街道等基层岗位也不缺名校生身影。

    他们来自复旦、上海交大、港大等院校,
    且基本为硕士与博士。

    县城生活,有时候真的很爽

    回县城是不是正确的决定,很难说。

    但县城生活的确有吸引人的地方,
    比如消费低、生活节奏慢还能存下钱。

      

    在豆瓣小组“边缘县城生活报告”小组中,5万多位组员分享着各自的县城生活日常。

    县城依山傍水,组员们描绘的生活景象自然很安逸。
    在大家分享的帖子中,
    “漂亮”“干净“舒服”“开心”等是日常最多的感受。

    以往注意不到的“日落”“落日”“晚霞”,
    也变成了他们常分享的日常。

    并且他们提及到的县城天气,以傍晚时段居多。

     

    街头三五块钱的地方小吃,出租车打车起步价六元起,
    路上买盆花可能不过十块钱,
    某种程度上,县城生活,也许真的很爽。

    离家近、每天五六点就下班,
    在县城工作,优哉游哉回家的路上,
    傍晚的空气与景色是最容易捕获的记忆点,
    他们很少陷入加班的烦恼中。

      

    相比于他乡就业者,
    回到家乡就业的年轻人,更偏爱体制内的就业。

    麦可思对2019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
    家乡就业者入职政府机构与事业单位的比例为25%,
    比他乡就业者高了15%。

    事实上,回到老家当公务员或者去事业单位,
    的确是不少长辈给家里孩子安排的路子——
    想要登顶他们眼中的“孝道金字塔”,
    一份体制内的工作通常是基本要求。

    不管在互联网有多高薪,那都统一叫做“没有正式工作”。

     

    而相比于从始至终都在县城务工的青年,
    有过大城市工作经验的年轻人,
    会在返乡后表现出更高的工作满意度——
    有过对比,才知道闲适和稳定的真理。

    他们在朝九晚五的节奏里,等待触手可得的下班与周末。
    这种生活,很难让人不爱。

    最重要的是,基于已有储蓄和家庭财力的支持,
    县城青年更有机会买房。

    根据清华大学《县域消费市场调查报告》,
    县域居民有房有车的比例高达46.1%,
    而房产配置面积,大多都集中在100 - 200平。

     

    比起在大城市,在县城可以住得更宽敞,
    不用蜗居在小户型,跳操也不用愁施展不开。

    财有余力的人,还可以再首付一辆车,用固定收入慢慢还。
    因为没有限购、没有限行。

    在不大的城市里自己开车,是顺其自然的事。

    闲适的生活节奏、稳定的工作、有车有房……
    县城生活,怎么都看起来是个很香的选择。

      

    回县城,我后悔了

    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县城美好生活的帖子越来越多。
    但回到县城,也有很多人后悔,
    拥有一眼望到头的日子,并不一定是件好事。

    在知乎讨论“你愿不愿意在一个小县城待一辈子”里,
    许多人提到了教育、医疗、父母、房价等问题,
    这成为他们不愿回到县城的原因。

    县城教育资源和大城市终究没法比,
    县城出来的年轻人并不想下一代仍然留在县城。

    再比如工作,大城市工作机会多,
    县城的就业面窄是不争的事实。
    即使考进安稳的体制内,
    但有些基层岗位,干起来倒也真的不轻松。

    同时,回到了县城,
    也就意味着要和父母同住,和他们朝夕相处。

    县城里更快的婚姻生育节奏,也带来了各项价值观的冲突。

    要知道,大部分00后、90后,并不是愿意早婚早育的一份子。

    县城圈子小,相亲遇上高中同学是家常便饭,
    还可能和自己的表姐尴尬地相到同一个对象。

     

    县城房价是没有一线城市高,
    但房价也在涨,有些地方的房价已经过万。
    每个月四五千的工资,还要还房贷压力也不小。

    并且,如今许多县城的吃穿住行消费已经开始逼近大城市的物价。

    虽然县城里的收入捉襟见肘,
    但每个月还要拿出不少来作为人情。

    亲戚朋友的喜事、丧事,时不时给出600、800。
    面对普遍的“随份子”现象,年轻人难免心疼:
    工资才多少。

     

    根据清华大学的县域消费数据,
    县城居民人情往来的一年平均支出会超过6000元,
    高于服饰、医疗、出行等支出,
    和在大城市生活的消费结构完全不同。

    另一方面,人情世故的背后是关系。
    小县城求人办事的日常,总是会镶嵌在复杂的关系网里。
    没有它们,寸步难行。

    回到县城,是好的选择吗?

    决策总是纠结的。

    其中不乏不甘心的人,
    “如果家乡是我的归处,那我何必高考时拼了命地走出去。”

    留在北上广深的朋友们,谁都不想服输。

    当然,
    也不是所有人都会愤愤不平,承认自己没有大志向,
    回小县城呆着也并没有什么不好。

    习惯县城生活后,日子也能很滋润。

    何况,在越来越多名校生“卷”进县城的当下,
    想回县城,门槛可没你想的低了。


    推荐阅读
    1. 咖啡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顶刊「Science」上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平均每天要消耗22.5亿杯咖啡,杯子连起来简直能绕地球7.5圈。虽然中国全国范围内的人均咖啡饮用杯数仅为9杯/年,但在一二线城
    2. 结直肠癌是美国第三大常见癌症,在过去二十年中,年轻人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结直肠癌包含两种癌症:结肠癌和直肠癌,前者起病于大肠,后者起病于大肠的末端,称为直肠。  梅奥诊所胃肠病专家 Derek E
      梅奥诊所:结直肠癌的预防与筛查, 如何降低患结直肠癌风险
    最新评论 (1)

    Copyright © 2024 chuihu.com

    京ICP备15036784号-5

    T: 0.009, S: 15